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如何实现教育变革——基于河北省农村双减落实现状的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

一、 调研背景
自1986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教育是以良性趋势向上发展,据教育部称:我国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越来越多人接受教育、崇尚教育,但随着教育普及度上升,中小学上学人数逐年增高,教育行业也浮现出很多突出性问题主要是中小学生负担重、短视化、功利化等若干问题,国家本着立德树人想法,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角度,于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为“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落实以来,不同于市区掌握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善、五育并举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线上教育服务受限、部分无证无照教育机构不能根除,校外培训机构仍然有“小作坊”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冲击“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果。基于上述问题,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本团队展开本次调研,希望可以听到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声音,力图发现并解决此类问题。
二、 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
1.项目简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30条意见。“双减”政策发布后,河北省各地区多所学校在课后作业和课后服务方面做出探索,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成效较为理想。但目前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在“双减”政策推进落实的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不容小觑。乡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到位,缺少五育专业教师资源,后疫情时代网课质量难以保证;延时服务中没有条件有效开展主题兴趣活动,无法提供多样化服务;作业设计、课堂改革仍是燃眉之急;校外培训专项治理仍存在一定问题;教育重担向学校严重倾斜,教师压力剧增,无法实行“弹性上下班”、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不充分,如何提高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也是乡村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学校应进行相应的教育变革,让“双减”政策与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改革、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开启农村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新历史。调研农村小学在落实“双减”中遇到的难题对农村教育变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我们河北工业大学知行合一小队将对于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给予我们调研过程得到的答案。 
2.调研过程
调研前期在调研问卷发布后,团队主要进行线上采访工作。通过对所选调研地的教师、家长进行微信或电话采访,了解“双减”之后的教学工作、学生作业情况等问题。假期返乡后,团队成员也在当地小学门口对家长及小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在数据回收期,团队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调整。问卷下发后,团队成员一直随时监测后台数据回收结果。在中期团队发现,提交问卷的教师这一角色所占比例较小,经团队分析应是问卷下发范围中老师数量较少,故团队成员联系身边的家长朋友寻求教师力量,争取扩大数据回收量。调研后期,在数据全部回收及所有线上线下采访结束之后,团队进行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根据总结出的调研结果咨询相关专家进行相关的对策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
3.数据处理
Q1.“双减”政策实施后,你的学习压力是否真的减小?
 
由调研结果可知:有66.67%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为自己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习压力已经减小了;有33.33%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则认为自己学习压力并未减小。这一数据表明“双减”政策的实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减负的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课业压力,但是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压力仍未减轻。
Q2.“双减”政策实施后,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你在做什么?
 
由调研结果可知:有4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与之前一样,进行自习写作业;有同样多的学生进行跑步、跳绳等娱乐活动;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参与高效的素质拓展活动。调研数据表明“双减”政策课后延时服务方面落实效果不容乐观,只是延续以往惯例,未能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目的。
Q3.“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在家的时间你会做什么?
 
由调研结果可知:居家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或者学习的学生占去了绝大部分;去图书馆、少年宫、体育馆等地方进行其他活动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帮家长做家务、劳动的同学几乎没有。这反映出了农村学生去在体育、美育、劳育这三方面的意识较为缺乏,“五育并举”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三、 结论
由于疫情因素影响,“停课不停学”深入人心,新冠疫情作为重大外生冲击,显著提高了各地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在线教育服务使用水平。与此同时,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用户利用在线教育服务的水平会受到疫情感染强度和互联网发展程度的调节。线上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市间和城乡数字鸿沟,但此时更考验着农村在线教育水平。目前,农村在线教育还是以线上视频、线上直播为主,将线下模式生套进线上课堂,导致学生学不进去、效率不高。且在疫情网课期间,由于基础设施不到位(譬如大规模的直播设备有限、供线上教学的器材短缺等)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双减”政策的部分工作被迫搁置。不少家庭在疫情网课期间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部分家庭缺少合适的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等)进行线上学习,这些小学生只能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学习,手机屏幕小、功能多,不仅给孩子带来视力影响,也为线上学习引入的“网络诱惑”;其次是学生网络上瘾危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人数最多,占比为21.0%。近年来,中小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范围内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率是6%,我国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率约为10%。小学生自制力差,线上学习需要家庭监管,给家庭带去一重负担,而那些由爷爷奶奶监管的孩子大部分会在电子设备中失去自控力,降低学习效率。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力量,引入互联网为农村教育赋能,打造“互联网+双减”新模式,在疫情期间弯道超车、赶超城市教育水平,是农村教育该思考的新问题。
时间:2022-07-31 作者:韩睿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知行合一小队调研数据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青春如似火,实干定乾坤
  • 青春如似火,实干定乾坤
  • 为加强中学生对防疫措施的了解与认同,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亿衣医疫”团队河南新乡分队通讯员丁子淇来到新乡长垣县
  • 07-31
  • 以新兴青年之力,燃全民抗疫之风
  • 以新兴青年之力,燃全民抗疫之风
  • 为了更好地宣传防疫知识,提高全民抗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于疫情防控的关注和了解,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
  • 07-31
  • 智能帮扶暖人心
  • 智能下乡,网络护航
  • 感受智能生活, 融入数字时代
  • 共筑“长城”抗疫情,同舟共济破坚冰
  • 智能帮扶在行动
  • 以青春热情助民生便利
  • 安全为基,智能帮扶
  • 洛师信息学子三下乡:“码”上前行,“疫”路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