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棠老字号,在岁月中磨砺的百年匠心

在开封朱仙镇上有一项传承了百年的手工技艺类非遗——五香豆腐干,据说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已经是河南省省级非遗项目,许多人慕名而来,感受豆腐干的制作魅力,出于对这神奇豆腐干的好奇,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青春遇见非遗暑期调研队与王师傅进行了一次“云”交流。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又名五香茶干,由齐宣王赐名,唐朝时传入开封市朱仙镇,是唐时贡品之一,朱仙镇玉棠号成为豆腐干的制作名家,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味道一直流传至今,此次访谈对象王玉群师傅是这项非遗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
    在采访过程中中调研队成员详细了解到了豆腐干的制作流程,在问及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特色时,王师傅说,他制作豆腐干要经过十煮九晒一见阳,采用十几种中草药、大料使豆腐干外皮油黑,肉棕黄,可口劲道,豆腐干的用料也十分讲究,选用开封优质黄豆,用古泉水来浸泡,并且对浸泡时间严格把控。复杂繁琐的工艺背后是王师傅对豆腐干制作技艺的坚守与传承。王师傅带着产品去各地参加文化活动展,在非遗文化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活动来宣传这项非遗。朱仙镇五香豆腐干打包外运,远销千里,因此也有 “千里香”的美称。
     采访是在王师傅的老店中进行的,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展示柜上有各种机构授予的称号以及荣誉证书,王师傅讲述了他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经历,并向我们讲述了荣誉证书和奖牌背后的故事。王师傅特别介绍了省级的传承人证书,他认为申遗成功为这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使豆腐干的知名度大大增加。在店里悬挂着一个百年历史的牌匾,烫金黑底的四个大字“玉棠老店”是玉棠号的老招牌,一方牌匾,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一方牌匾,是无数人不忘初心的坚守。
     豆腐干的传承并不是亘古不变的,王师傅为五香豆腐干设计了新的包装盒,由妻子包装进行售卖,并且制作出了新的产品——豆腐丝。小小的变化是王师傅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探索,在他看来,非遗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王师傅也将准备进行网络销售,让更多的人吃到正宗美味的豆腐干,并且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豆腐干的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这项非遗技艺,每一步的计划都是为了不让这项技艺淹没在历史,成为过去,促进非遗传承成了他们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非遗热的出现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书籍、游戏、会展、盲盒等等,这些对传统文化的“二次设计”让古老的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拥有了新的活力。青年也应该“有心”地去科普、学习,在生活中“活化”非遗,感知非遗魅力。于年轻人而言,文化的传承不在于规模,而是以小见大,总有一天能积水成渊。
    当我们深入民间非遗,会感受到历史与传统是一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人类从不断的探索、借鉴和汲取历史的养料中取得发展,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来进行挖掘和记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并不能止步于简单的记录,要将非遗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科技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推陈出新”,才不负手艺人的“守艺”。
 
时间:2022-07-31 作者:鄢雪琴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青春遇见非遗暑期调研队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青春如似火,实干定乾坤
  • 青春如似火,实干定乾坤
  • 为加强中学生对防疫措施的了解与认同,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亿衣医疫”团队河南新乡分队通讯员丁子淇来到新乡长垣县
  • 07-31
  • 以新兴青年之力,燃全民抗疫之风
  • 以新兴青年之力,燃全民抗疫之风
  • 为了更好地宣传防疫知识,提高全民抗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于疫情防控的关注和了解,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
  • 07-31
  • 智能帮扶暖人心
  • 智能下乡,网络护航
  • 感受智能生活, 融入数字时代
  • 共筑“长城”抗疫情,同舟共济破坚冰
  • 智能帮扶在行动
  • 以青春热情助民生便利
  • 安全为基,智能帮扶
  • 洛师信息学子三下乡:“码”上前行,“疫”路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