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容易出现独立与依赖矛盾

 如何正视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人的心理状况分三类,一类是疾病,二类是健康,三类是亚健康。据相关调查表明,全国人口中有100万人患有心理疾病。而心理问题既不属于健康、也不属于疾病范畴,它是人类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心理的亚健康。例如,自私、妒忌、偏执、冷漠、自卑、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等不良情绪,都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这些情绪又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或因某件事、或因某个人,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期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情绪。例如,某人因别人工作成绩比自己好,出于妒忌心理,四处找别人弱点,说别人坏话怪话,不是想着靠自己努力赶超别人,而是企图用这种办法击垮对方,这就是一个病态、心理有问题的具体表现。

"凡是产生不能让自己很好生活的思想品质,就是心理出了问题。"他认为,这种轻度的心理问题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认真分析,这种不健康的情绪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影响个人、家庭乃至社会。

大学生总体属于心理健康群体

何克指出,与社会上其他弱势人群相比、与不是大学生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健康状况都要好得多,他们毕竟是通过一番竞争、一番挑选,较为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这个门槛。大学生应该并入心理健康人群范围。
正因为是大学生,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就高,寄托的希望就大,受关注的程度也更多。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许多家庭的心,所以对个别采取极端方式的大学生,大家就容易以偏概全,认为现在的大学心理出现了多么可怕的情况。其实,其他社会群体,心理问题同样存在,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被人关注,也就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大学生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只是不应夸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青年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又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例如,难以适应环境。大学生从激烈的竞争中过来,从高中升入大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容易出现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再如,择业问题。很多学生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等。
时间:2020-03-27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心理推荐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
  •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