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中的感情故事

 关于爱情

关于恋爱的向往,会有许多的故事,很多种结局。至少,在我的周围,情况大致如此。简而言之,何人不向往幸福的爱情?或许没有交过男女朋友,或许没有去追求异性,可内心那对爱的渴望是客观存在的。哪怕你一直在逃避,都会有一个大学生活中的感情故事。下面请允许我由自己的故事开始:

在刚入校的时候,自己便暗暗地告诫自己,尽量不要为情所困,用当时自己的话:不要去主动追求爱情,除非真的机会来了,自己抓住便是。我如此想着(深层的原因便要追溯到高中的情感经历了,在此不详说了)。或许,有人会笑问:你不会追女孩子,难道还等着女孩子来追你吗?这我自然想过,可由于高中的经历,我便对爱情丧失了信心,觉得自己与之无缘吧,所以才有了如此决定。如此,我较为平静地渡过了大一,大二。其实,在此期间,我曾对两名女生产生爱慕,而自己一直谨记着自己的告诫,一切就都过去了,且不久后,发现她们都有了男友,自己便更不会多想了。

在此,我不由思索一个由高中以来便开始有的情况,只要我爱慕的异性有了男友,自己便很容易死心,为什么?其实,我认为这是个人爱情观及性格个性问题。自己虽然经历了这么多,或许也不得不承认,还未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这或许对于周围那些正在或曾经恋爱过的同学也是如此。而在个性方面,仍是自卑心在作祟。有这样的场景:

即在我看到自己爱慕的异性与其男友在一起时,我会产生一种恐惧,很莫名的吧。细想一下,不仅如此,哪怕只是见到自己熟识的异性与之男友在一起时,也会有,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罢了。在此,自己也反问自己:难道就没有那种不舒服的生气之感吗?扪心自问,没有,有也只是一种微弱的力量。自己毕竟是最熟悉自己的人,由此,我的答案:内心中存有一种较强的自卑,加上中学时期追求异性都以失败告终,让自卑心在此时更为明显。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概念:自己难以博得异性的倾心,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是难以给“她”以安全感。说得更通俗浪漫些,是不能给予对方应有的幸福。所以,会认为“她”的男友便能给予“她”幸福,继而觉得自己“没用”,在那种场景下就变得“自卑”起来。

这样的解释使一切都简单又合情合理了!然而,进一步讲,可得出一个结论,在我的意识深处,会认为那些有女友的男生比自己更强。当然,现在可知,这仅仅是自己的自卑作祟。或亦如“围城”,在外面的就想进去,而实质上,自己也理性地思考与观察过,并非有女友的男生就一定快乐,幸福,或很强。再往前讨论,如果仅以有无女友来判定一名男生的强弱与否,岂不谬哉?

至此,或许有的人会发笑,可对于像我这般经历的男生而言,内心却是另一番滋味呀!

现在,回到前面的主线,说及我平静地度过了两年有余。总之,还是未能由于感情而真正困扰自己。进入大三后不久,却发现自己又喜欢上了一名大一的女生,认识她是由于当时协会招新,她报名加入可我所负责的部门。由此自己也没想到,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之时,还会有一个复杂的情感故事。

说之复杂,也至少是对于自己而言,开始的我,即是担心彼此的“身份”,认为不应该喜欢一个学妹,更不能喜欢一个自己所负责部门的部员!当时,自己的感觉便是自己若真是将此事为他人所知,岂不很不好。说到这里,或许要问:有何不好?实质上,周围的同学中有许多类似之例,更有甚者,是“姐弟恋”,而话说回来,仍然是一个自身问题,由于自己在感情方面,受了太多的失败,令自己对此不再寄望,亦不敢奢望。所以每每当内心有所波动,便即被潜意识的一种力量所压抑,无形中将情愫埋藏于心底。与此同时,自己却又于心不甘,一方面似乎在不断找理由让自己放弃,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找对方证实。而事实上,失败或是早已注定。待到结果已定,方知是自欺欺人。

此时此刻,自己回想起来,也自当是一种成长,至少我还是做了自己应做的事,并非为此而后悔。

其实,众多人,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都会认为恋爱在大学中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常聊的话题,即使有些人没有经历过,也对此有着诸多的观点。由此,便会产生许多爱的故事。而于我所处的环境中,由于专业原因,男女生比例相差甚大,所以表面看少有在进入大学后恋爱。

首先,只要稍稍对大学生活有所了解,便可知大学生对待恋爱几乎是一个很平常的事,不存在羞涩,不怕公开,若同学开始恋爱,也并不惊奇。这可以说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一个外在表现,而许多过来人会认为,大学恋情大多没有真正的结果。可经历与过程也是一种成长,也难怪有人说,大学的恋情是最纯洁的,如果错过,有所惋惜。确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也可是,大学恋爱有利于个人的心理成熟,从中得到成长。在此,不如提及一下我周围关于爱的故事:

室友林,自高中起便开始与同班女生恋爱,已有五年以上了,对此林毫无忌讳,同学们大都知晓此事,甚至包括其女友姓名,在读院校等。而同学也未拿此开玩笑,视为常事。当然大学中不会以此为八卦新闻,然则,这也不与林的爱情观有所关系。正因林能坦然公开自己的恋情,才会令大家无从“开刀”呀。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没人总是会自讨没趣的。由此,我感觉恋爱的目的在其心中是明确的,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这也是其恋情能够长久之因。而在我所知的范围内,林是少有的恋情稳定的同学之一。可见,开始这段恋情,林在自己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让林继续维持与女友彼此的情感,不轻易受外界影响。

然而,在此我又不得不说及另外一些情况,在刚入大学时,林与女友还时有书信往来,电话联系。记得大一时,林正在电话中安慰女友,劝女友不要为某事伤心,还弹奏吉他给电话那头的女友。可逐渐地,他们彼此的联系日渐减少,不再写信,电话也打得少,当然这或许是我所见的表面现象。可有几次,林却十分认真地对我说,女友与之闹分手,还说要找我做心理咨询。我当然说:不会吧。但林也不是那种会拿这种事来开玩笑的人。那林的感情真的出现问题可吗?我当时给自己的答案很明确:没有。

虽然说,对于林的恋情我一直并非那么无聊,而去细细观察,可毕竟与林三年大学一直共住一个寝室,彼此的了解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的解释是:在高中时,林与女友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天天见面,而进入大学后,彼此“天个一方”,仅有放大假时方有机会见面,所处的环境也会有所不同,这势必会减少其与女友的共同语言,以致冲淡彼此的感情。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然则他们在高中已有较好的感情基础,而且不仅是他,我也感觉其女友对恋情也较为明确,不会是随便开始这段恋爱,所以即使表面或真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情感危机,而由根本上讲,他们一般是不会轻易分手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直到大学毕业,我还是听到他们感情不错的消息,至于以后,那自是另当别论了。不过,在此我也敢于说一句:即使将来某天他们分手了,也会比较平静与理性。继此,在我的寝室中,又有这么一个相反的故事:

杉,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友,说远些,从初中时便开始恋爱,追他的以及他追的女孩“不计其数”,时常与室友们大侃特侃自己的浪漫风流史,乐此不疲。或许,以常人眼光看,他不忠于爱情,只是好玩,寻求刺激,打发时间或是证明自己较有魅力等。这些姑且先不说,来看看关于杉,爱的故事:

在入学不久,杉就与女友在闹分手,每天打电话到很晚,还闹得与室友不和。杉却一直在电话中与女友争吵,具体原因我虽不知,但可以看出,他当时并不希望与女友分手。所以那段时光,也过得十分烦闷,还为此在一天晚上用一个烟头在自己手臂上烙下了一个无法复原的伤疤。最后,他们还是分手了。不久,他从这段感情中走了出来,又先后与几名异性恋爱,一直到有一天,他说原来那个女生又与之复合了,杉变得更加疯狂起来,在寝室时常大声说,为了她,自己死都愿意。而且,他当时买了电脑,就天天等宿舍熄灯后,偷电上网与之视频聊天。最后,甚至跑回家去与她见面,一连旷课几个星期,或许,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也不足以形容。不久,杉回校了,说自己与之又分手,且出语唾骂,甚至是污辱于女友,并表现得十分平静,好像自己很能坦然接受。在此之后,他又回到与该女友复合前的样子,如同一个“花花公子”般。

故事说于此,唯一一个具有关键性的问题,杉真正懂得,认真对待,确实拥有过爱情吗?而如果答案只能在“是”与“否”中选择,我会选后者。但这样确实如同“一棍子打死”——首先,不得否认帅气的外表,较高超的与异性相处的技巧等为杉不断恋爱创造了条件。然而,杉对其原女友一次分手而又复合的恋情还是认真的。在寝室里也时常听杉说:惟独这个女友才是自己真正心爱的人。可见,杉自己还是认真对待了这一次感情,哪怕其平时让人感到“用情不专”。解释到此,再对那个关键性问题我会选择“是”。因为无论如何,杉自己认真对待了,也拥有了爱情,哪怕这在外人看来很幼稚。而从中杉懂得了许多,即使事后他会感到遗憾。但杉做了自己该做之事。所以,再次分手后,杉也表现得十分平静,这无疑是一种成熟。

以上是我所熟知的两个事例,可以说林与杉的做人处事的原则是对立的,相反的,杰然不同的。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寝室中的某些矛盾,当然,这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在此且撇开,我们不妨将角度拔高一些:他们都经历着一场大学生活中轰轰烈烈的爱情,更为可贵的是,从中获得了一次大的成长。因为,“学习爱”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课题。那么,那些未曾恋爱的同学岂不亏哉?其实有所得必有所失。再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何必去羡慕他人呢?并且,我这也是单从爱情这一方面去看待的。说到这里,又不由想起:

室友峰,他的情况有点不同,因为大二时我专业重新分班,他是分班后才到我班的。同时其女友是原班同学,大一时他们即开始恋爱,且分班后,班上仅有一名女生,即峰的女友。可以说,他们是班上唯一的“一对”。由于大一并不认识,所以他们怎么开始的我并不详知,也无意打听。但一次聊天时,他说自己是在大一开校运会时认识“她”的,而从总体上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感情一直较为稳定。由于同校同班,他们有许多机会见面相处,继而也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毋庸质疑,我时常也见他们在一起,相互间也关心对方,感情十分融洽。而平日在寝室中,峰很少提及自己与女友的事情,好像只顾自己幸福一般。

有人说,爱情是自私的,为了一个恋人,可能会失去几个甚至更多的朋友。此时,先说三个事吧:

首先,峰时常为女友打水,打饭之类,这些行为甚至为某些室友所“耻”,觉得一个大男人不应该做这些;而其女友是系里的体育健将,在每次校运动会时,都会获得许多奖牌,荣誉证书,奖品等,这些均会被峰拿回寝室给室友们展示一番;有一段时间,峰与女友竟闹起了分手。一天,还喊了几个室友,买了几瓶白酒在寝室大喝了一回。可没过多久,他们似乎又藕断丝连了,对此,峰的解释是,只是与原女友保持朋友的关系。又不久,他们复合了。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可以说峰的恋情总体无疑是平稳的,通过我对峰的了解,他并不善言谈,也不爱张扬,可用情专一。其实,其女友是一个外貌不扬却有内在能力的人。峰明白这一点,表示其对恋情有一个理性的思考,至少不在乎对方的外表。而那三件事,可见他懂得维持彼此的感情。即便为他人所“不耻”,即使闹分手,也未有过激行为。由此可知且事实也证明,复合后他们感情更好了,还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可。

这上面三个人,合在一起可以问一个问题:他们的恋情在大学毕业后还能走多久,即使是杉,后来也让我觉得其与前女友亦如同藕断丝连再次复合吗?这个谁也无法回答。未来殊难预测,或许对我而说,毕业后,也难以与他们再见,会是一个永远的“谜”。但这也不重要了,不是吗?下面再谈谈另一般的爱情故事,为何是“另一般”呢:在周围,会有这样的人,未曾恋爱,或在大学没有恋爱。却时常说自己喜欢某某,还用电话,约会等方式追求对方,挺认真的。在我的寝室有这么一位:

力,据我了解,他似乎一直未恋爱过,可三年中其追求的异性“不计其数”。大多是由某同学介绍认识,又打电话,上网聊天,继而见面,约会。介绍力认识对方的同学也会从中帮助,力也表现得很“认真”,却最终未能搏得对方的欢心,均以“一般朋友”而结果。每次事后,力也并非怎么伤心,用力自己的话说:不用愁自己这辈子找不到老婆。在我看来,力是一个洒脱,豪爽之人。但通过细心观察,亦可觉其内心并非十分释怀,但对于爱情方面,力是不会过于沉溺的。力追求爱情,并非没有之不可。

其实周围也会有许多类似的同学,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在大学中恋爱只追求过异性,对爱情也并不十分看中。可以说他们较为理性或是感情并不十分敏感丰富。但往往他们内心中会有自己认定的思想情感。

说到思想情感,其实亦等同于爱情观,前面所涉及的这些具体人物事例,均可折射出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无论成熟与否。在此,先说一个明了却非简单的问题: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异性?

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明白的问题,但又会有许多人对此问题觉得并不简单,当然,平常也时常听室友或朋友说自己对“梦中情人”的要求,也较为具体,如:身高要多少,长相怎样,经济状况,个人习惯,性格等等方面。可人也常说爱一个人很奇妙,说不出理由,只知道就是喜欢对方。而即使你找的恋爱对象均符合你的各项条件,你能保证彼此的情感天长地久吗?如此说来,问题似乎变得复杂了。不过,我并不是说一定要想到“天长地久”才能恋爱,或凭感觉恋爱就一定不好。

由我自己说起,自己也曾不断思考过,自己会喜欢何种异性。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每个人都曾对某些异性产生过爱慕或好感,将这些异性的各方面特征总结得出即为答案。只是一个人却可能因为“当局者迷”而造成主观失误,我的最为简单明了的答案是:小鸟依人。静心思考,自己曾爱慕的异性,个子都并不高(相对自己的身高),长相,身材均一般,也并无特别强的学习能力或处事能力。而是行为时常幼稚可爱,可亦非十分柔弱,还是独具气质,个性。可自己并不喜欢外表十分娇艳美丽或十分有气质的异性。

接下来,即一个“为什么”,就自己情况而言。还是与个人成长经历及由其造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这就主要是中学的经历了,也有人说,这是个说不清的事。反问: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可以说感情的事谁也说不清。却并非毫无头绪,还是有一些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以上是自己对自我情况的分析,可知自己并非十分注重现实,对爱情比较凭感觉,想得有些浪漫,未去考虑社会及其他客观因素。真正的爱情不是“两相情愿”那么简单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在大学里,认真谈一次恋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那么,再来看看周围的同学们,简言之,可以说各有各的爱情观,而谈到爱情,涉及得多的事物:金钱,长相,身材。

金钱,对于男人来说是十分重要,这是周围许多男同学都认同的,在之看来,只要有钱,你想找什么样的老婆就可以找什么样的。其实,由客观事实来说,这也确实存在于客观现实当中。这倒让我想起一个观点:与自己恋爱的人不一定是与自己结婚的人。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情形,一对恋人相互间感觉都很好,可最后在女方结婚时却选择了另外一个男性,因为她认为婚姻是现实的,而恋爱是自由,浪漫的。她爱自己的男友,但认为婚姻中不得不去面对那客观的现实问题,所以她不选择男友作自己的丈夫,也许只因为男友没有那个男性那么有稳定地事业,即使她确实真爱男友。在此,我也认为如果一个女性选择恋爱或婚姻对象时,金钱(事业)成为一个重要条件的话,那这不能完全算是真正的爱情。或许,由于我对爱情持一种完美,纯洁的态度。有人说,趁着大学里还有纯洁的爱情,抓紧恋爱,或也有理,因为进入社会以后就很难找到那真正纯洁的爱了。这也确实反映了一定地客观事实。话说回来,对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想只要认真清楚了自己的答案后,一切都没事了。

那么,再来看看男生对女生的关注方面:长相与身材。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个漂亮女生出现在校园内,能吸引许多男生的目光。并且,具有这些优势的女生会让许多男生为之倾倒,献殷勤。继而,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当一个“美女”找了男友后,有人会认为其男友配不上她。反之,可以说,面对众多追求者,“美女”并非选择那个最帅,最有能耐的。

从自己周围的一对对“情侣”来看,许许多多男、女生走到一起,美丽、帅气并不是决定因素,反而有的同学因为恋人相貌或其他方面很出众而烦恼怕对方移情别恋,觉得丑陋一些心里踏实。然而,说句更大的话,并非帅哥,美女才能在一起恋爱呀!无论如何,外表的美是一种公认的美。(说明一下:在此不包含“情人眼里出西施”之类的情况。

可以看到,周围相恋的男女生并非都一个个都十分的帅气,美丽,这是在外人看来,但他们自己却为对方而倾倒,那是为什么?——说了这么多,究竟是什么让彼此编织爱情?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首先自然是个人心理成熟后,感情的需要。具体来说,在周围大学同学看来,恋爱最为重要的目的是彼此情感上的交流,沟通的需要,填补生活中情感世界的无聊与空虚,相互间能理解与支持。

有人说大学里的恋爱是一种练习,虽然难以“结果”,却能从中让人懂得爱情,这确有之道理,通过“实践”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而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价值观的引入,爱情变得十分复杂,恋爱与婚姻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层出不穷。而在大学校园里,由恋爱引发的危机也屡见不鲜。换句话说,可见,去实现爱情有可能会付出代价,甚至是惨痛的。所以,面对爱情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人际关系

三年的大学生活,大学即学校,这无可置疑,而这个学校的核心在哪,学业,教室,还是什么,或许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是:寝室。

在我与其他学校好友的接触中发现,我院可以说是寝室人口密度最大的。继而,这里的寝室就成了一个典型的核心——12个人的“大杂烩”。有人说,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家庭乃至出生环境。那么,在这儿,你也无能去决定自己的室友是什么样的人。好吧,下面我来介绍自己的室友:

寝室可以说一个人际交往的核心,那这儿的核心人物会是谁?当然,除了自己,我想,便是与自己同睡一个上下铺的“兄弟”了。

在上铺呆了两年多的我,自然有一个睡在我下铺的“兄弟”,林。他是寝室中身材最为高大的男生,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在与一名外校的女生恋爱,对此林并不忌讳,大家甚至都知道其女友的姓名,在读学校。偶尔,女友也会到学校来看林,所以我也与之有过一面之缘。

曾经,我也认为,林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好的,对许多事情也放得开,且无啥不良嗜好。

平日里,林较为勤劳,天天打水洗头发,勤于洗澡换衣,这可以说是同学们有目共睹,学习上也并不差,还曾获得奖学金。有时我问之学习上的问题,也能耐心解答。另外,并不乱花钱,沉溺网络,抽烟酗酒等。然则,随着与之深交,却有了以下这些故事:

一天夜里,我正在床上看书,不觉已到就寝时间,熄灯了。我只好将书放下,却不料书从床缝中落下。我连忙下床寻找,此时林问我找什么,还说没有什么东西掉到其床上。直至我着急了半天,林才将书还于我,无言。显然,书掉下后林便立即将书藏了起来。

又一次,我的一对专用于数码相机的充电电池竟不见了,明明放于床上,片刻竟百找不出。林见状后,告诉我,他知道在哪儿,但要以请客吃饭为条件。无奈我只好勉强答应,林才告之电池在我的收音机中。原来其刚刚拿我的收音机听,发现其内普通干电池没电了,便私自拿我的相机电池放于收音机内。

此类事情可以说是不少的,让人觉得他很行,很厉害,很强势,而且是拿一些小事来显得自己很聪明,有的事还是林自导自演的。然而,生活中,林并非有很“争强好胜”之能,对于许多事并非表现得十分勇敢与洒脱。

某日晚餐时间,我与林同去学校食堂吃“小火锅”,其间,没火了,我便要林去拿固体酒精,他始终不想去,宁愿独自吃那半熟的菜。

一天晚上,寝室里来了小偷,当时,大家都由于熟睡而未能发觉,只有林恰巧发现,但又不采取任何行动。事后,有同学丢了东西,林才提及此事,大家也才知道他早就发现小偷了。

平时,只要我有什么吃的。林会毫不客气。逐渐的,开始私自从我的柜子里借取什么东西,有时我也不知或是事后才知道。

事实上,这些事并无大碍,关键在于从中反映出来的林不尊重人的态度,让我难以接受。所以,我只好越来越“谨慎”行事,免得又有事求助于林,让之邀功。

再来看看我的另一位重要的寝室同学,也是班上的班长杰。可以说,平时,听许多同学说对杰抱有成见:表现得较为自私,十分为自己着想。在我看来,杰说话太“刺人”,与之说不了几句话便要对你进行污辱,也不知是哪句话没说得好得罪了他。久而久之,我发现他似乎是习惯这种说话方式,即使有时不与之说话,杰也会骂你几句,让人觉得莫名奇妙的生气。于是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杰与我争论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我说是有印度的,他始终不同意,最后竟要以5元钱为赌注与我打赌,我一气之下就答应了。第二天,我便到图书馆去翻阅资料,证实了我的观点。这才让杰少了许多昨晚那定会赢我5元钱般的“得意洋洋”之气。

平日里,只要杰看到一些自己看不惯的行为,现象,便会说:有点保气,傻呀之类的话,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并且这些行为实际上也没什么,只不过是个人的习惯有所不同罢了。继而有许多同学都认为杰是个怪人。

不久前,学校又评奖学金了,这次我们寝室仅杰一人评上了。就有许多同学私下议论,杰是与班主任关系好,会拍马屁才拿到奖学金的。并且,以往要是谁拿了什么奖都请大家吃东西,杰平时也是一看到别人拿了奖就喊着要别人请客。可自己这次拿了这么多奖学金并不做任何表示,更引起了很多同学的不满。

我认为,这种同学是不能以骂制骂的,那反而让之骂得更来劲。我平时,时常拍杰的马屁,故意大大的说杰怎么怎么厉害,聪明什么的。而且说得很“虚情假意”一般。这样,杰不再“骂”了,改成“假意来捧我,夸我”。而更多时候我还是将杰的话当作“耳边风”,才是让自己感到少受影响的最佳选择。毕竟,只是杰口头说话的习惯不好,并非与谁都有深仇大恨。

杉的故事:上厕所不关门,臭气熏天,毫不顾及寝室其他人的感受。还独自在厕所纵情歌唱,如厕后不冲水,或是不关水。在寝室里抽烟,玩电脑时开着大声放音乐,弄得合寝不安。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真是把寝室当作自己的家了,想如何就如何。但毕竟室友不同于父母,不会那样关爱,彼此都是平等地。所以,大家对杉的不良卫生习惯等十分反感,杉听了后自是不悦,即使他想改也是一时难有所大变,矛盾便更加激化了。后来,许多室友都表示出对杉的不满,杉也觉得反感,便很少回寝室,尽量逃避。可以说,相互都给对方贴了一个“坏”标签,最终自是同学一场反而弄成了“敌人”。

在此,我认为,可以说杉在家中时“懒散”惯了,在寝室也不可能一下子变得十分讲卫生,勤快。这是首先应当理解到的,才能对之行为略能接受一点。再者,杉在三年大学生活中,并非毫无改变,只是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特别是对于那些本来就比较勤快,讲卫生的室友。再加上他人用“有色眼镜”看待杉,看不到其的进步。且平时,也应该多想想杉的优点,虽说事实上他有些不良卫生习惯,但也并非十分影响到全寝,并不能直接决定其他人卫生,勤快与否。其实,杉平时比较讲信用,只要其答应的事,定会办到。

再来说说寝室长光,一个“人缘”较好,待人十分随和,处事低调,不去争论,争些什么名利的人。做什么事都不急,一步一个脚印,似乎看透了红尘一般,还时常说自己想出家之类的话。

这样的人对我来说真是特别,而作为一个室友来相处是再好相处不过了,根本不用担心哪天会与之闹矛盾。

学业与就业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管是小学,或是在大学里,学习,考试自然是必不可少。作弊,可以说是常事,说广一些,与老师说情,请同学帮忙等等都可以算是一种作弊的行为,也是不公平的。在我眼中,似乎还未能发现一个完全不作弊的同学,其实,世间本来就没有绝对地公平,一个人也不能把每一件事做得十分真正的踏踏实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所谓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人们都可以接受。

说说就业的事:一日,北方某机车厂来我院招聘应届毕业生,班上有一名同学入选进入面试。当时,举行的为集体面试,考官问及他们有没有女朋友,都不回答。我班那名同学见状,便说自己有。因此被刷了下来,实际上就是由于那个机车厂较远,怕同学们有所“牵挂”。

在我面试某公司时考官也问我会不会恋家,不适应等等相关问题,我都坚定地给与“不会的”肯定回答。

另一室友,去应聘某铁路局,考官见其面色气质欠佳,便未给予其面试资格。

可以看出,面试应聘时自己坚定地态度是要表现出来的:形象要好,当然不一定要帅,而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并且不是占决定的因素。其实,一两次的面试是无法全面考核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自我保持一个积极心态,发扬自己优势是有利的。

家乡

对于许多同学而言,上大学是自己第一次出远门,从时间,空间上隔断了自己与家乡,亲人的距离。而事实上,周围许多同学并没有什么思乡之情,在这儿十分快活与自由。对我而言,与父母相处却是一种说不出的隐苦,是一种十余年的沉淀,难以化解。或许,我可以“乱中求稳”。

06年暑假,我联系了某电视台请心理咨询师前来“了解”情况,却不料在播出时未进行适当的画面处理,弄得一件“好事”便成了一件坏事。我希望调解与父母关系的效果更是没有达到,反让情况因此更“恶化”了。

航标

方向,人生,没有方向的人生如同一个人在“行尸走肉”般,我们常说生活不能没有目标,但我不知是否每个人都能理解这耳熟能详的道理。自我感觉,在上大学以前,自己是未能真正明白这个平常的道理。直到自己开始认识心理学。

在本书的前面,已提到高中时我便开始阅读《青年心理》杂志。这是由共青团中央所出版的刊物,从中我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所以开始月月购买。

刚入大学后不久,便有学院心理健康协会的同学来班上做宣传,我拿到了一份刊物:心之桥——学院的心理健康报,开始对学院心理健康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于是我主动联系心理咨询室李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在高中三年连去问一个学习上的问题,都不敢向老师问,或要考虑再三才去问的我,且还是教了自己三年的老师,自己都十分胆怯。现在,竟如此“大胆”去主动联系一个陌生的老师,真是无愧于“兴趣”的魔力。后来,我又主动找李老师见面,能交流这么多也可以说是自己生平从未有过。

在此,又可见兴趣所导致的共同语言。接着,我相继竞选班级心委,心协会员,真情服务站会员落选,均未让自己灰心。记得,那时在日记中写道: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为人类心理健康事业作尽大的贡献!

所以,自己一直在关注学院的相关活动,仍时常与李老师交流,也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参加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自信心理(函授)训练。从中,我明白自己的心理状况,也开始深入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那时,自己写了几本阅读的感受,也可以讲,自己开始向外人展示自己对心理学的诚心。大一的下学期,自己如愿以偿加入了心协,但不久发现情况并不乐观。自己也没有失望,而是提出成立一个“心理研讨小组”,进行更加专业的探讨,于是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到这一个组织之中,积极的准备,实践各项工作。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残酷。除了自己的知识素质有所欠缺,在自己进行各种所能实现的探讨后,自己也发觉了心理学事业的现状,自己认为该去了解更多地现实,接触更多地心理学相关工作者。2006年全年,自己陆续走访涉外、中南、财专、交职、理工、湘大等大学院校,长沙博海心理学校,长沙康乃馨生活服务咨询中心,湖南经视《法制周报》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荷花园及桔园社区,会见心理老师及相关工作者,交流、了解社会各方面地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水平、状况。另外,还发邮件联系过更多的相关部门与工作者。

时至今日,自己对心理学有一番自己的理解,而自己的理想却一直仍需自己的努力,目前自己所需要做的是,寻找更多地心理学热爱者,并能与自己一起为此献力,组织一个公益性的心理学团体,方是可行之路。

回顾这三年,从兴趣到理想,一个逐步明白自我人生目标的过程,确实是受益匪浅,让自己学习了心理知识,助人自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会读死书,不明白自己究竟爱干什么。从中,让自己拥有了自己的生活。驾驭自己的光阴,充实自己的每一天,更是懂得人生的内涵。当然,让自己在生活中变得自信,敢于尝试,充满快乐,理想实现的过程,是一个完善自己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这里讲一个小片段:我进入大一以后,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十分浓厚,便遭到室友等人的嘲讽,说不正常,心理有病之类的话,而对此我一直都置之不理,一直到室友逐渐接受了一些我的看法与作法,开始认同我对心理学的兴趣,认同我对心理健康事业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工作。

放眼一下周围的世界,或许人各有各的人生理想,或许有的人为了钱,有人为了享乐,是一种不太好的理想。而我的同学呢?是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

其实,可以说,周围有太多的人没有自己真正的人生理想,得过且过,不去珍惜时光,或只是想着学习好,取个好成绩,这些都不能算有了自我真正的人生。理想是具体的,不是说找工作,而是有一个在哪个行业干出一番怎样的事业的计划。否则,只能是一个幻想。

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自然产生空虚,郁闷,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表现出人际问题,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眼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或许,相对于许多科学而言其尚待发展成熟,但其内涵是丰富的。心理学的分支也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很多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系,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当然,自己主要所关注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青少年人群,就心理学的具体分支而言即为心理咨询。

对心理健康的不重视,不理解,不认同,谈及心理问题即十分忌讳,社会上相关政策,措施,设备的滞后,让许多人未能拥有真正健康的心理状况,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然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为此的发展而献力是显然有其积极意义的。

以上便是我对我国社会,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自我简单阐述。可见,在这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是需要每一个人来关注的。

自己未专门学习心理学,或进行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的培训。所以,也不能算是为他人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还是有几个类似的过程:

一天晚上,自己在学院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值班。来访者,一名女生,来时较为自然,丝毫没有忌讳之感,让我有点意外,待她坐下之后,开始说明情况:自己是想为一个朋友来咨询一下,是她的同学,平时爱交朋友,待人也大方,但就是一“发威”就不得了,摔东西,打,砸什么的,且有自虐行为。

来访者开始就一直强调是为一个朋友而来,显然是担心我以为是她自己有“心理问题”,看来她还是有所顾虑。所以,我也一直以肯定语气来表示知道她是为朋友而来,以减少其顾虑,并有利于与之建立信任。

接着,我听来访者进一步叙述其朋友的情况,并要其举例说明。从而,得知其友很重感情,即使发脾气也并不对人发,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找不到合理地宣泄途径。于是采取摔东西,打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然后,我开始询问来访者他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等等。得知他几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亲人对他的关照很少。

显然,可以有如下解释,由于早年的经历,缺少爱,缺少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他很乐意去交很多朋友,并十分重视与他人的情感,但又由于成长中未能顺利学习与人交往中的一些问题,人生中烦恼的正确解决。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思维狭隘,表现为不能合理控制,宣泄自己的情绪。

对我的分析,来访者有所不解:为何与小时的经历有关。

之后,我提出让其友建立广泛兴趣,用运动等方式来宣泄负面情绪的建议。

由于来访者说时间关系问题,就结束了这次咨询。

这次咨询由于主客观因素,只是尽自己所能为来访者进行简单分析与建议,以取得一定积极意义。

又一天晚间,我与协会另一名会员在办公室值班,聊及了许多内容。她那天正巧心情欠佳,说了一些烦恼,交流中我便运用心理咨询知识为之分析。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可从最后她的表情等方面易知,其内心矛盾已有所缓解。

可之后却发生了一点意外,值班后,我和她各自回寝室了。当时,已熄灯,却有人打电话给我,竟然是那个会员。

通话内容已回忆不起,但可以觉察到,通过交流,该会员产生了一种“移情”效果,还沉浸于刚刚交流的轻松氛围当中,不过当时,我也认为无妨,通话不久后,她也就觉得无多话说,结束了通话。此后,彼此见面如常。可见,总体上还是成功地。

一日下午,一名室友说要向我咨询一件事,且语气诚恳,我答应了。

他说自己不怎么适应学校的生活之类的情况。此时,我就发觉他不会不适应的,综合这几天的情况,可以得出是他女友的问题。但当时,我并未说破,以免破坏信任,彼此关系,再者,无此必要。

交谈中,他主动告诉了我,这是其女友的问题。

以上这些即是一些类似咨询的片段。其实,在许多时候,我都会运用心理咨询的知识。那在我看来,心理咨询的原则:

主动性——其实这对于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员来说是很平常的道理。如果来访者不主动求助,势必使得咨询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在一些学院,却出现过班主任向心理咨询室“推荐”几个所谓“问题”学生去进行咨询,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一般都是些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顽皮捣蛋的学生。这无疑不仅有失咨询原则,更是对心理咨询的一种“无知”。难道成绩不好,不守纪就等于“心理问题”?可以说,心理状况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于此,又引出第二个原则:宣传。

大力加大宣传力度的投入,让人们不仅重视心理健康,关键是要从真正理解地基础上去重视,形成一种社会力量。这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与许多心理方面工作人员的共识。

“存在即合理”,这是一句浅显易懂的话,任何的事务只要其存在,必然有之合理性,有之的道理。

或许,许多人都会有如下的观点与经历:某生平日成绩优秀,在校尊重老师,在家孝敬父母。突然,因一次考试未考好而精神失常,或突然犯了杀人的罪行被捕;某对夫妻相处十余年和和美美,却突然离婚了;反之,某对夫妇平时时常吵架,却从未闹离婚;某生仅读初中却早恋了,而且十分痴狂;某生平日表现均好,可其母却非说其有病……生活中,这种类似的情况让人无法用常理解释,难以理解,然而这往往关系于个人的心理原因,可以有之心理学上的诠释。

所以,我认为,“平常”乃一个重要原则,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因为,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的观点或行为会让咨询者大为不解,更让外人无法琢磨。

其实,在此,所考察的也是一个咨询者的“共情”能力,能够真正设身处地站在来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什么都会变得可以理解的。

“我”是谁?

我是谁——

当然,在此不是去讨论一个人的姓名,那只是一个代号。这里是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谁?问得既简单又深奥,因为有人觉得自己定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可有时不得不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曾有一位名人十分想了解自己,想方设法不断地了解自己,可最后却导致自己精神失常。可以说,没有人对自己了解得完完全全,更没有必要将自己了解得那么透。只是,每个人还是对自己要有必要的了解呀!一个连自己都一无所知的人,又怎能去认识世界,关爱自身?

那么,就来看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谁?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真正考虑,感觉在大学以前,自己几乎未能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或是由于思想尚不成熟。

先说性格,人们常用来形容人的一个性质。在我看来,如果一定要用内外来分,自己是偏内向的,可如此太简单了。且性格也是与先天因素有较大的关系,也难以改变。

胆小,细心,喜欢独行,对我而言也是恰当的形容,胆小让人易联想到怕事。而我想换言之:没有安全感。这样更加直接,其实可以说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表示一个安全感较低的人怕周围的事物,会对自己造成攻击,也会使之贬低自我,造成自卑感,在为人处事中过于担心一些必要或不必要的不利因素,继而容易造成自闭,不敢做事等等负面情形。而自己的具体情况即:连自身能够做好的事,由于过于担心都不敢轻易去完成。总担心做得不好,更不用说去完成其他的事了。也逐渐形成不敢接触社会的层面,继而,对社会也会陌生,体现出来就是,在自己进入大学后,不得不接触社会时,就显得较为不顺。当然自己情形还不是很差,而且万事有之利面。在上面这个看似情形逐步恶化的过程中,我也受益非浅,开始冷静细致思考问题,不易受外界干扰,处事时较为稳重,内心也相对稳定。所以,对爱情,友情,亲情自己都能坦然以待,不去过多想。在学习上能静心,取得较好成绩,却难以突破到更好,是由于自己想得多,做的却较少,思维难以灵活。合着说,自己的个性既使自身成绩稳定却亦阻碍更大地进步。而对于学习以外之事,自己很少贸然行事,自然也很少“惹是生非”。

接着,随着自己对心理学兴趣的增强及发挥。自己开始敢于尝试更多的事,建立自身的信心。由此,带动自己去开拓更多事物,加强自身胆气,放开自己的内心,也就拾回了一定的安全感。

总体来讲,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一个人发展的过程,一个积极前进的行程。

“谁”是“谁”?——

这个话题简单说来是:我周围的人是什么样,他们的心理状况是如何的。先从我熟悉的室友杰说起。

概括一下杰的为人:在老师等长辈面前杰是会说好话的,至少不会如某些“顽皮”学生当着老师的面还对着干。与同学相处时,喜欢指责别人,哪怕你仅动他一点东西,只是买了个什么东西回来,要是杰认为你买贵了,都会指责于你一番。有时也使室友十分反感。生活中,杰表现独立,自强。尽量少找人帮什么忙。可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十分看不起别人一般,让人感到杰过于自信。

进一步细心可察觉,其很少谈及自己的父母或亲人。但平常还是与朋友通话。遇事时,杰常在电话中用命令的语气要朋友怎么样去做。很霸道,控制欲较强。可生活中,杰还是有他的真心朋友,可知杰也有值得人欣赏的地方。

后来我也从其朋友处得知杰的家人从小就对杰不怎么好。

于是,可以有如此假设:杰虽好指责人,多管闲事,绝非其本意,或者说杰要与你“为敌”。在我看来,很可能是他从小受到的亲人的关爱较少。说大点,他从小就认为社会是冷漠的,没有给与自己适当的关爱,也就导致杰较为敏感,处事更为小心,很看不惯周围的事物,逐步形成一种“看不惯”就想“说”的“坏习惯”,而又正是因此,使杰更加独立,自强,自力更生,可却阻碍了其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信任与交流。

姐弟——

在我的小、中、大学期间,时常会碰到本班的男生,家中还有一个亲姐姐,而往往姐姐会十分照顾自己的弟弟,相对于那种哥哥对弟弟之类。另外,受封建“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弟弟会受到家人更多的爱。如此这个有姐之弟更“幸福”——这种现象在我周围也可算是屡见不鲜了。怪不得有人羡慕,有姐姐就是比有哥哥好。

在我认识的有姐的男生中,就会表现得较为娇惯一些,或许农村的经济条件并不很好但还是会显得高傲一些的。

再来,说说同学a,是班上的贫困生,时常申请助学金,从衣着打扮来看也可以觉出其家的物质条件不怎么好。平日与a交往,有时喜欢用力厮打于你,或“威胁”于你,当然这是开玩笑,但这仅是a才喜欢开的玩笑。

在我看来,a的内心或多或少还是有一定自卑感,为掩饰,a爱开一些让自己表现得很强势的玩笑。

其实,对比班上其余比较贫困的同学可知,别的同学根本不必像a这样。如同学b,他足球踢得好,参加校队比赛。

再来看c与d,班上的两名比较爱权的同学。入党,竞选学生会干部,他们最为积极了。平时,上台讲话自然是他们的强项,但c平时做事十分“认真”,很少违背老师的意愿,而d却不那么“官腔官调”,表现得更为随和。

可见,c更会“拍马屁”,装正经,而d在于认真踏实干好一些小事,或力所能及之事,不会过于“强势”、“自傲”。
时间:2020-03-26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心理推荐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
  •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