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情绪因何而来

 厌恶这种情绪,可能从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就体验过,但是厌恶以一种明晰、强烈的情绪体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有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情感主色调,应该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的吧。

心理大师说:每个孩子都同母亲融为一体,只要母亲在他的身旁,他就不会有孤独感。一直到孩子发育到产生孤独感和个性这个阶段,母亲的存在才不足以消除他的孤独感,他必须以其他的方法克服这种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是什么呢?也许生命中第一次感到沉甸甸的自我的存在,不再是个孩子,有吃有玩有妈妈也许就够了;从前也有恐惧、心事的体验,但比较容易安抚,是因为自我本身还没有作为一个负担、一个难以认识和驾驭的障碍,横亘在自己和世界的交融中。

儿童时期的自我是相对简单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也是简单而直接的;而那些青春期相对过的不那么容易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年龄的过渡中,表达方式没有跟上心理层次的发展。于是,一个变得心灵感受丰富了的、思考多了的自我,一个第一次对自我的形象、条件、在生活中的位置,产生比较明晰的观察、不满的自我判断,可能因为无法排遣表达自我的感受,因为自我的感受不良,而变得情绪淤滞导致自我沉重感。

而同时,孤独感的产生,使得我们对他人的感情需求激增。心理大师将爱分为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当无条件就可以得到的母爱,不再能满足我们的情感需要,我们可能会发现要克服孤独感,我们必须寻求和也许是陌生的他人的交流,于是人际交往的能力开始困扰我们。
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尊重和爱呢?这道难题也许让我们踟蹰不前。从一个受到无条件关爱的孩子,一下子被推到了战场上,所需的一切都需要自己争取,但自己却既未做好准备,又对此一无所知。

在不为人知的尝试中,我们也许尝到了涩的滋味。在试图和世界建立联系的努力中,我们无法突破对自我的失望、对他人的憎恶,无法感受到别人融洽相处时的那种快乐,在母亲之后,我们没有能力为自己博得一份爱,没有能力消除我们和世界的壁垒,进入到广阔的天地。而只能象一只遇到危险的螺,一直往里蜷缩,直到把自己逼进死角。

厌恶感油然而生。对学习、工作、别人、还有自己,都感到厌恶。我们会感到对生活的厌恶,就像对厨房里跑出来的一只蟑螂的厌恶,有多恐惧就有多厌恶。

我们会烦躁焦虑,郁郁不乐,既不能和他人好好相处,也不能和自己好好相处。驾驭自我,接纳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消除孤独感,这些没有力量解决的难题,使我们心生恐惧。而恐惧将我们生长的力,抑制在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中。

心理解读:我们会像一粒需要破土而出的种子,因无法突破头顶上那层暗黑的土壤而倍感压抑。不能实现的生长的热望,于是变作了对生活的厌恶。
时间:2020-03-25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心理推荐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
  •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