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拖延症”吗

 其实人人都有拖延的时候,如果这些事情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那还算正常,可如果你总是找借口,内心确实不愿意做事,那很可能患了拖延症。

惯于拖延的人还会对自己说谎,如“我明天会更乐意做这件事”,“我在压力下能更好地工作”,而实际上,第二天也没有工作的热情,在压力下也不见得工作出色。另外,他们还会保护这种自我感受,告诉自己“这不重要”。拖延者的另一大谎言是,认为时间的紧迫会让他们更有创造性。

“拖延症”的特点

1.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暗示自己“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一直很忙。

3.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追根溯源,发现拖延的原因

一、压力过大无法纾解。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前所长张侃看来,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

二、因为抵触所以拖延。有些人会因为对某件工作不感兴趣而拖拉;有些人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领导,就对他所布置的任务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做他布置的作业。

三、追求完美望而生畏。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直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计划,结果一直都没有行动。

四、强迫倾向越拖越后。有些人天天下决心要早睡,却熬到三更半夜,这既是拖延症,也是强迫症。

五、畏惧更高标准不敢前行。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

然而,对拖延症患者来说,不仅会因拖拉耽误工作或学业,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甚至会拖垮身体。德国研究表明,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时也往往超过自己预期的酒量。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分清主次让人不再拖延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要首先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岳晓东建议:“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依次完成。”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书桌上放一块小白板或一张纸,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上面,达到最好的提醒效果。

其次,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万里长城能修好吗?当然能!只要你肯一砖一土的去修筑。要知道,该自己做的事情永远都在那儿等着,逃是逃不掉的。既然早晚都得做,为什么不把这些该做的事情想象成自己喜欢的事,好好完成呢?

再次,消除所有干扰,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意地去做事情。这样就会消除许多引起拖延的干扰因素,必然效率大增。

最后,多互相监督。拖拉可以传染,不拖拉也可以传染,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时间:2020-03-22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心理推荐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
  •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