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忧郁症已成主流

 今年三月发生德国机师可能因忧郁症之故导致坠机事件,职场心理健康议题引发各界关注,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资料,忧郁症已是职场疾病主流,员工如果因得到忧郁症失去工作能力,带给企业的成本损失,比关厂或罢工还严重。

董氏基金会董事长谢孟雄表示,压力就像是人的血压必然存在,不见得都是不好的,重要的是学会怎么纾压,因此董氏基金会与多家企业2012年起订定五月第一个星期一为企业纾压日,提供多元纾压体验课程,让上班族学习正确纾压,至今有上万人次参与,今年已有20家企业参与,要号召更多企业共同关心上班族心理健康。

深呼吸、运动、听音乐、定期休假、泡​​澡,养成纾压五习惯。

中华民国咨商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徐西森表示,上班族如果发现最近经常感到:

1-时间不够用,事情总是做不完

2-情绪不稳或出现焦虑、无奈、愤怒或烦躁等心情

3-身体疲累酸痛、不舒服或生病

4-无法意料的不好事情接连发生

5-工作态度改变,经常请假、迟到、早退、精神委靡不振

6-工作效率持续明显下降

7-感觉自己或周遭的人个性、想法、做法突然改变

8-看谁都不顺眼,与人疏离或是产生冲突、争吵抱怨。

以上这些状况不断出现,就可能是一种压力警讯。

但工作时出现压力,无法立即抽离工作环境,最好的纾压方法就是好好运用大脑「停-看-转-动」

停(Stop):停止负面想法

看(Turn):看看自己的优点或自己所拥有的

转(Turn):脑筋转个弯,好的想法取代不好的想法

动(Focus):展开行动,做有益身心的纾压活动」。

例如觉得主管要求多,心情​​不好时,马上提醒自己:「Stop!别这样想,别给自己找罪受(停)、我有关心我的家人、我身体健康、没有事情会难倒我(看),工作多总比没工作好、主管对我要求多代表对我的重视(转),赶快把事情做好,下班后去运动或看场电影,慰劳一下自己吧!(动)」。

不论男性或女性上班族,张钧宁及王传一最建议运动纾压。张钧宁、王传一此次受董氏基金会之邀担任企业纾压日代言人,他们在记者会现场说明,从董氏基金会2014年公布之资料显示:

男性上班族压力来源前三名为「业务」(工作量过多、业绩压力等)、「健康」(长期外食、没时间运动等)及「时间」(工作时数过长、工作时间日夜颠倒等)。

女性则为「健康」、「业务」及「时间」;在纾压方式上,男性最常用「运动」纾压,其次为「看电视、电影」、「听音乐唱歌」,女性则是「看电视、电影」、「找亲友诉说」及「听音乐唱歌」。

此调查呈现出纾压方式上男女大不同,但两位代言人对纾压习惯的建立想法一致,都说「运动,是最好的方法」,钧宁分享,在大陆拍戏时因为没有亲人在旁边,压力很大、感到孤单,她就在饭店外围跑步,边跑边哭,将情绪发泄出来后心里也跟着轻松。传一则是遇到压力或心情不好,让自己静一静,再到健身房跑步,让原本80%的负面情绪,降到20%,找到好心情!

合作企业纾压日的企业之一台湾巴斯夫吴永亮总经理表示,巴斯夫总部于德国,非常重视员工健康议题,自成立的第二年(1886年)起便在德国化工业创下首例聘请职业医师,后续也设立员工餐厅、图书馆提供更加健全的员工福利。今年度为巴斯夫创立的150周年,以从「心」开始,你「职得快乐」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情绪管理讲座,希望协助员工能够有效学习纾压的方法。
时间:2020-03-07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心理推荐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
  •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