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宝宝也是心理疾病吗

 你的朋友中是否也有一群老大不小(特别是漂亮女生),喜欢在朋友圈发“逛街累死宝宝了”、“现在才吃,饿死宝宝了”、“卧槽吃多了,胖死宝宝我了”、“本宝宝要出去玩了!”、“宝宝今天不开心……”

她们张口闭口都是“宝宝”,感觉要被这个词洗脑了。

十几、二十、三十多岁还喜欢自称宝宝是一种什么病?答:童样痴呆。又询问度娘,童样痴呆(puerilism):成年人表现出儿童般的稚气,学着幼童的声调自称“小宝宝”,逢人就喊“叔叔”、“阿姨”。这种幼稚表现由精神创伤引起,大脑并无器质性损害,一般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多见于瘾症。病人主要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那样幼稚的样子,学儿童说话声,自认为三岁,自称“宝宝”等,多见于癔症。

“假性痴呆、童样痴呆也或是抑郁症的‘前兆’。”心理咨询师如是说,之前也多次接到有患者觉得头脑不灵活,目光呆滞,对学习、工作等任务执行力不行,明明平时做的顺手的事,心理作用会令他们产生错觉,无法继续下去,这就是“假性痴呆”;而“童样痴呆”也时有发生,尤其是中青年身上。他们在和医生或家人交流时,会模仿孩子的口吻,甚至作出一些幼稚的行为。“相比较之下,20岁到30岁年龄段的中青年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从近年的接诊病人情况来看,抑郁症高发的人群主要是学生、怀孕生育女性、白领高管等成功人士以及老年人。

丹·凯利在1983年出版的《彼得潘综合征·不曾长大的男人》中提出了彼得潘综合征这样一个心理学名词,俗称“成人幼稚病”。这是指一群成年人心理年龄跟不上心理年龄,总喜欢装嫩,做事带有孩子气,总渴望回归孩子的世界。发展严重就是依赖型人格障碍。

看到这儿的时候宝宝们是不是心里有点恍惚了。这真的是一种偏离正常的心态吗?真的是有种逃避的行为?或许有,但是自称宝宝其实不是这样一种心态。不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背离,即使金融街高能女白领,工作之余也可能在微信上给亲爱的抱怨句:宝宝累死了。因为对方喜欢,对方爱,对方会因此走的更近。不是因为对压力的一种另类逃避,而是因为在某一方世界里,我们需要给自己一针爱的添加剂,让自己觉得,路在前方,有人保驾护航。同时,生活那么累,或许需要一缕萌萌哒阳光,伴你嘴角上扬。

心理解读:

人不是因为被爱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被人爱。那些敢于自称宝宝的人,至少相信对方能给予自己哪怕一平米的爱。那些听到有人自称宝宝的人,至少你还在对方的一平米圈子内,为了那份信任,那份真诚,也请你多关怀。

我们再也不是儿童。我们也终究回不到宝宝时代。风吹云动,雨打花落,我们经历的,都将变成脚印,印在成长的途中。我们念想的,是那亘古不变的童真,是期待着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来夸我们爱我们的小时候,映射在一个吊儿郎当、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就叫做,宝宝。
时间:2020-03-02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大学生心理推荐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
  •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
  • 04-03